引言:重新定义高效充电
在电动交通工具普及的今天,充电器的效率、安全性和智能化成为核心需求。本文解析基于CXAC85257高压谐振控制芯片与CXLB73140可编程管理芯片的LLC半桥谐振电源方案,该设计专为电动三轮/四轮车充电场景优化,兼具94%以上转换效率与多重智能保护功能。
一、方案核心特性
1.1.双芯片协同架构
1.1.1)前级CXAC85257:实现LLC半桥MOS管(Q1/Q2)全软开关,降低开关损耗,优化EMI性能。
N1、N2这2个MOS管特性对整机的转换效率有明显影响,要选择导通内阻小,电流余量大的MOS管
1.1.2)后级CXLB73140:精准控制恒压(73.5V±0.2V)、恒流(12.0A±1A)输出,支持参数定制。
1.2.智能化充电管理
1.2.1)温度自适应:春夏秋冬温度补偿算法,防止电池"夏过充、冬欠充";高温自动降功率保护。
1.2.2)多重安全机制:短路/反接保护、浮充电压(68.8V±0.2V)、转灯电流(2A±0.1A)可调。
1.3.锂电池兼容:支持定制为锂电池充电器。
1.4.紧凑型PCBA设计
寸仅163.5mm×105.5mm×55mm,集成12V风扇接口与LED双色指示灯。尺
1.5.输入电压范围: AC 220±10%
1.6.智能化充电管理,多重定时控制,可以防止电池过充
1.7.充电智能温度控制,高温充电功率智能下降,更好的保护充电器
二、效率性能实测
2.1. 输入DC电压测试(图3-1)

2.1.1)峰值效率98%:在DC 250V–300V输入、8A负载下,效率曲线稳定于94%-98%区间。
备注:输入 DC 电压接输入电解电容两端。
2.1.2)现场数据佐证:输入功率0.6kW时输出功率0.588kW,效率达98%。
2.2. 输入AC220V测试(图3-2)

2.2.1)平均效率92%+:尽管市电波动导致数据波动,负载电流5A–15A范围内效率仍高于90%。
关键优势:软开关技术显著降低MOS管损耗,整机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5%-8%。
三、关键技术解析
3.1. LLC谐振频率设置(§6.1)
3.1.1)由CXAC85257的3引脚CF电容(C24)与4脚外置电阻(R57/R58)决定:
如图6-1所示,频率:Fmin=1/(3×C24×R57)=39.4kHz
Fmax=1/[3×C24×(R57∣∣38R58)]=173.2kHz
如图 6-1 所设置频率参数,Fmin=1/(3*470pF*18k)=39.4KHZ,Fmax=1/(3*C24*R57||(8*R58/3))=173.2KHZ。
3.1.2)设计价值:宽频范围适配多负载场景,优化轻载效率。
3.2. 精准输出控制(§6.3–6.5)
如图 6-1 所示,则输出电压:Vout=(1+R18/R37)*1.2V
功能 | 计算公式 | 示例参数 |
---|---|---|
输出电压 | $V_{out}=(1+\frac{R18}{R37})×1.2V$ | R18=62kΩ, R37=1.1kΩ → 68.8V |
输出电流 | $I_{out}=\frac{(1+\frac{R67}{R63})×0.235V}{R70}$ | R67=1kΩ, R63=3kΩ, R70=25mΩ → 12.5A |
风扇开启电流 | $I_{fon}=\frac{(1+\frac{R68}{R64})×0.04V}{R70}$ | R68=2kΩ, R64=10kΩ → 1.92A |
前级采用 CXAC85257 LLC 控制芯片,使得前级半桥 MOS 管 Q1 Q2 全程工作在软开关状态,大大降低了 Q1、Q2 的开关损耗,整机具有优良的 EMI 特性。

3.4.LLC 前级限流设置
LLC 前级限流设置由 CXAC85257 的 6 脚 ISEN 外围电阻电容控制
如图 6-1 所示,限流值:

3.5.输出电流设定
如图 6-1 所示,则输出电流:Iout=((1+R67/R63)*235mV)/R70
如图 6-1 所设置电流参数, R67 为 1K,R63 为 3K,输出电流 Iout=((1+1/3)*235mV)/25mΩ =12.5A。
如图图 6-1 所示,转灯和风扇开启电流:Ifon =(1+R68/R64)*40mV/R70
如图 6-1 所设置电流参数, R68 为 2K,R64 为 10K,风扇开启电流 Ifon=((1+2/10)*40mV)/25mΩ =1.92A
四、安全与可靠性设计
4.1核心器件选型(§8.2)
4.1.1)MOS管(N1/N2):选用CS30N50,低内阻、高电流余量,保障效率与散热。
4.1.2)变压器(T1):
4.1.2.1)初级电感170μH(漏感33μH),初/次级耐压>2.5kV。
4.1.2.2)多股细线绕制降低趋肤效应(Np: 150×Φ0.1mm, Ns: 250×Φ0.1mm)。
4.2.保护机制
4.2.1)输入级:10A保险丝(F2)+ 3D-20热敏电阻(NTC1)抑制浪涌。
4.2.2)输出级:MBR40200肖特基二极管(D1)减少反向恢复损耗。
五、定制化与应用拓展
5.1)参数灵活调整:恒压/恒流值、浮充电压、转灯电流均可按需定制。
5.2)应用场景:
5.2.1)电动三轮/四轮车充电器(原设计目标)。
5.2.2)扩展潜力:储能设备充电、工业DC电源(需调整变压器参数)。
六.方案原理图及工作原理描述
七.方案 PCB
7.1 元器件位图以及走线图
7.1.1 底板



7.1.2 辅助电源


Top 层位图 Top走线图

八.方案板元器件列表
8.1 BOM 表


8.2.1.1) 绕线图


结语:未来充电技术的标杆
CXAC85257+CXLB73140方案通过LLC软开关拓扑与智能管理算法的结合,实现了高效能与高可靠性的统一。其模块化设计(如独立辅助电源P1)进一步简化量产适配,为新能源充电设备提供黄金标准。